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

筆電快跑,改SSD + 雙硬碟


筆電雖然輕便好用,方便攜帶。

但是效能不怎麼樣也是常有的事情~

在現在記憶體便宜,CPU時脈高不太上去,一直在增加核心數。
導致筆電的效能(或是說大多數的電腦)往往都是硬碟太慢,
所以為了讓我的筆電跑快一點~
就準備來換固態硬碟(以下稱SSD)啦!!

而原本的硬碟……
就用轉接的方式接在目前很少用的光碟機上,
讓NB有雙硬碟,光碟機則改成外接。


我用的是ezlink的SSD,120GB

外接盒跟光碟機轉3.5"硬碟則是:

FENVI JEYI通用型SATA第二顆硬碟托架轉接盒

USB光碟機外接盒/12.7mm或9.5mm



價格大概500就有

首先先把NB的硬碟機跟光碟機取出
光碟機有一個固定螺絲,在RAM的左側 


要拆之前,最好讓光碟機開啟,方便之後的作業
拆下後~
接著要把光碟機的面版拆下,
這裡算是比較難處理的地方,
最好準備多一兩把小一字起來撬……
第一處還算容易撬開~
 
第二處是在側面,相當的難撬開阿……(忘了拍圖)

接著把原本的硬碟裝入轉接盒中~
還有把光碟機的面版裝上轉接盒~

NB光碟機用的SATA端子更加的迷你!



SSD跟硬碟排排站~
 


最後再把東西組起來就完成了!

裝了以後開關機大約10秒左右,跑程式也快上許多囉。
有時間再來用跑分軟體來測……

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

好書推薦:看得到的化學




看得到的化學:
你一輩子都會用到的化學元素知識


The Elements:A Visual Exploration of Every Known Atom in the Universe
作者:西奧多.葛雷/著、尼克.曼恩、西奧多.葛雷/攝影
原文作者:Theodore Gray
譯者:吳瑤玲
出版社:大是文化
出版日期:2010年08月31日
ISBN:9789866526671







這本書主要是在講週期表中的各種元素,以及各元素的用途。
實際上人類的生活使用自然資源非常得多,但是往往都不知道這些資源哪來,甚至連生活上使用的東西都不太清楚他們是怎麼做的?是什麼做的?

這本書清楚的描述了元素的性質,以及元素的用途,是一本非常適合現在國二上學期接近期末考的同學們閱讀的一本書。也很適合小高一的同學們閱讀!




博客來也有賣~

看得到的化學:你一輩子都會用到的化學元素知識





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

國二理化-物質變化與能量的關係(乾冰Dry ice)

乾冰(Dry ice),固態的二氧化碳(融點-78℃)。

在常溫常壓下會直接跳過液態變成氣態,我們稱之為昇華(
Sublimation)

而昇華後的乾冰(二氧化碳),溫度依然很低,與空氣接觸後會使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珠,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白色煙霧。









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

國二下理化-電解質

什麼是電解質??溶於水中可導電的就是電解質!!
哪沒有溶於水呢?? 那就不導電了……

那什麼東西有電解質??你的尿液裡面就有電解質!!

所以當你想不開,可以考慮在電蚊拍上面尿尿,下面這位就是勇者!!





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

國一生物-消化系統(人體解剖)


本片是人體解剖的影片,同學們請自行斟酌觀看。
本片有大體的解剖以及稍微血腥的畫面。
請帶著敬意及學習的心情觀看。





德國解剖學入門-Anatomy For Beginners-第三集 消化

本片是一部介紹人體的4集教學片,由John Lee教授和Gunther von Hagens博士講授 
每堂課包括大體解剖、真人演示、標本展示、現場提問等內容, 系統全面地介紹 了人體的各個 組織器官及其功能。 
4集的內容分別為: 

第一集 運動:主要介紹皮膚、肌肉、骨骼和神經系統; 

第二集 循環:主要介紹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; 

第三集 消化:主要介紹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; 

第四集 生殖:主要介紹生殖系統。 



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

淡江夕照


所在縣市:台北縣 淡水捷運站

景點介紹:很普通,不過高度不錯,所以視野也比較廣一點

拍攝位置:捷運站裡面....

拍攝心得:沒什麼心得,就是一時手癢....XD











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

國二理化-光的折射、光的色散


這是以前拍的照片

拍照時間:2005/10/01

拍照地點:花蓮 花師宿舍

那天剛好是龍王颱風要來的前一天,聽說只要颱風要來之前,

夕陽的顏色都會變的很詭異,有如火燒半邊天一樣。

但是實際上是太陽要下山時,光線透過雲層折射
(貼心小提示:實際上陽光是多色光混和的,並且因為穿透較厚的大氣層而造成散射,因此折射的說法其實有點瑕疵)
這種現象,一般通稱為『霞』,不一定只有颱風天前才會出現。








下面這張則是在教室外拍的照片



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

工商服務-角鋼用處多!

我是用角鋼做電腦桌還有魚缸架+電視櫃……

從草稿到完成圖


都跟老闆商量過


老闆也會不厭其煩的幫忙確認


什麼開孔、修毛邊之類的殺必死


老闆都會幫忙


個人認為還不錯


(草圖)







(正式圖,PS:最後我的木板是改用1.5CM山毛櫸貼皮板)


(施工中……) 
(施工中……總是特別亂) 





(完工照)

之後發現空間不太夠,又用了角材+滑軌+木板,做了一個簡易式的鍵盤架。
而且加上強力的鎳釹硼磁鐵,真的啥都能貼!



2012.11.08更新:
有鄉民寄信給我,問我那個滑軌、木板是怎麼安裝上去的。
實際上我是用角材鑽孔卡在橫樑凹槽,並用束帶綁緊。






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

國二理化-光學(有趣的光學惡作劇)

在講解光學之前我們先進第一部影片!


對於光學,我們必須有一個基本的認知。
我們能看見所有東西,必定是因為那物體上有光(不論是反射光還是自體發光)進到我們的眼睛來。
使視網膜接受了光線的刺激,產生訊號到腦部,所以才看得到。
但是看到了,也不一定是真的存在,因為人的眼睛總是順著看到的光線追回去,並且認為物體就在那裡。(所以沙漠的海市蜃樓,就是看得到吃不到的幻影,就如同老師的威力彩頭獎一樣……。)

因為人不像螢火蟲會自己發光,當然得靠其他光源來打在自己身上來讓別人看到。
所以當一個人在暗處,另一個人在亮處時;這時暗處可以看見亮處的人發出的光,但是亮處的人看不見暗處的東西。
於是………
恐怖ㄜˊ~~~~~


所以鬼屋、魔術……等設計,很多都是利用光來矇騙觀眾的眼睛!!








光的折射補充資料:

為了釐清鐵達尼號沉沒的原因和過程,國家地理頻道推出三部全新紀錄片,詳細剖析鐵達尼號沉船事件。針對世人不解為何鐵達尼會撞上那麼大一片冰山而導致世紀大悲劇,在第三部紀錄片「鐵達尼號:結案秘辛」中給了答案,原來鐵達尼號失事當晚沒有月亮,瞭望員根本無法看見冰山,以致於一步步踏入了死亡陷阱。

根據歷史學家提姆馬丁的革命性新理論,他認為,鐵達尼號當時可能遭遇了非常奇特的大氣條件組合,事故發生前因冷熱空氣交會形成蜃景,導致海面景象扭曲變形。

沉船當晚沒有月亮,瞭望員必須靠星光才能看到冰山,而鐵達尼號上的人有足足20分鐘根本看不到他們撞上的冰山,因為他們眼中看到的只看到海面蜃景。依照馬丁的理論,連經驗豐富的船員都會看走眼,最後才導致鐵達尼號在北大西洋中沉沒。

提姆馬丁花了30年研究鐵達尼號事件,他從塵封百年的文件中發現,出事當天的水手、通過失事現場的船隻及鐵達尼號生還者,都曾提及失事那天晚上(1912年4月14日夜),晴空中出現奇怪的光線折線或蜃景,尤其是星星的亮度,似乎比平常增加了10倍以上。

提姆馬丁認為,從各種證詞、紀錄及實驗推測,鐵達尼號顯然遇上了奇特的海市蜃樓景象。這些奇特的大氣現象,就算現代雷達更精密,但在不正常的折射情況下也可能無法正常運作,更何況是發生於100年前的鐵達尼號身上。


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

國一生物-魚缸裡的水螅

這是我家魚缸裡的水螅,左下角那隻還有很明顯的芽體,正在以出芽生殖繁殖後代。
水螅學名Hydra),多細胞無脊椎動物。動物界、刺胞動物門(也就是腔腸動物門,嘴巴與肛門都是同一個洞的生物,是海葵、水母、珊瑚蟲的近親)、水螅綱、螅形目、水螅科、水螅屬
身體呈指狀,肉眼可以看見,上端有口,周圍生6~8條小觸手,滿布刺細胞,用以捕獲食餌;身體和觸手可以收縮,伸長時可達數倍;基底可以在附著物上滑走,或者以翻跟斗的方式行動。
水螅多見於海中(也就是珊瑚蟲),少數種類產於淡水;常附著於池沼水草枝葉和石塊上;通常行出芽繁殖;環境不良時體面上可生出乳頭狀突起,是卵巢精巢進行有性繁殖。
水螅一般很小,只有幾個毫米,一般在顯微鏡下研究。


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

DELL螢幕腳架開箱

垂直旋轉的螢幕,

一向是一個認真學習專注研究的研究生看PDF檔的利器

或者是編輯、看漫畫、一堆哩哩摳摳的人所需要的東西

但是

一出場就配備垂直旋轉腳架的螢幕機種實在價格不斐

外加如果是TN面版,在某些角度下實在很慘……

不過只要有愛~那些都不是重點



所以……

就在一時衝動下……

有個東西來到我家……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不過他過了鹹水,似乎有些受傷……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底座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支架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合體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轉接的背板
基本上還是有DELL的影子在
但是轉接到支架上的精度並不是太好~
所以我有標示上箭頭
這樣裝的時候比較不會失準……
因為我重新拆裝過一次了……Orz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轉轉轉~~